9月19日,学校举办第九场“明理青椒”沙龙。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轶教授受邀参加活动,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史文颉、生命健康智能检测研究院副研究员周新愿、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教师苏赟作学术报告。
史文颉分享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及其协同催化作用,通过修饰配体和SBU,既为反应活性中心创造理想反应微环境,增强了催化反应的选择性,又创造了多个协同催化及串联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实现协同催化反应。周新愿以“用于呼出气检测的高性能仿生传感器”为题,介绍了通过复刻蝴蝶翅膀和肺泡的微观结构制备仿生纳米材料,并探究其在呼出气检测过程中气体分子流动、扩散和吸附的传质特性,揭示传感材料的呼出气传感机制;同时,针对肺癌的气体标志物,开展高灵敏度的多通道气体传感器设计等应用探索。苏赟以“用于含氯VOCs催化降解的环境功能材料研发”为题,介绍了多元复合型催化剂在二氯甲烷降解中各组分构效关系及降解机理,阐述了CVOCs催化剂设计的关键要素,以期实现工业废气的高效去除。
在交流研讨过程中,沙龙学员结合自身研究领域与报告人探讨了微环境调控与活性位点确定的策略、在复杂环境处理含氯VOCs的应用举措,以及多元复合催化剂的金属氧化物选择等问题。丁轶教授在交流中指出,科学研究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才能不断推动原始性创新,促进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工程应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本学期“明理青椒”沙龙活动将继续采取上学期的交流研讨模式,并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激励老师们走出学科领域“小圈子”,从多元学科交流中寻求新启发、获得新突破。